自在神童3D動畫-面對它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處事四態度: 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。
遇到事情的時候,特別是比較嚴重問題的時候,我通常用四個態度或者四個層次來處理。
第一個就是面對它;
第二個接受它;
第三個處理它;
第四個放下它。
這個很好用。
任何問題發生的時候,特別是嚴重的問題、困擾的問題,逃避是沒有用的,所以面對它是最好的。然後你面對它的時候,你要接受它。
你不接受它,這個問題還是在那裡。接受它以後,如果你用方法來處理,能夠處理的當然是非常好。
但如果是不能處理的,你面對它的時候,這就是處理了。你接受它的時候也就等於是處理。
然後可能你覺得非常懊惱,心裡面忿忿不平,老是心裡邊掛著那件事,很痛苦。這時候你走不下去了,但另外一條路來了, 那就應該放下。
所以任何事情發生以後,你處理了就把它給放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面對煩惱的方法
如何面對問題?即是告訴自己:任何事物、現象的發生,都有它一定的原因。我們不須追究原因,也無暇追究原因,唯有面對它、改善它,才是最直接、最要緊的。
很多人都說,我是好人,為什麼我還要遭受這麼多的苦難?我們要知道,有物質之身就有果報、就有障礙,如同有山川大地,就有風雨雲霧。大修行者也要受果報的,佛陀曾遭大石塊擊傷,也曾罹患重病。但是果報和障礙未必會招來煩惱,大修行者跟凡夫的差異就在於此。
凡夫被自身的遭遇所苦,信心就會退轉;大修行者可以放下自我,不被煩惱所障。我們學佛,就是要學習佛的智慧,清楚辨知煩惱的緣起,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。
因果必須配合因緣。對於任何情況,如果能夠改善它,當即予以改善,若不能改善,便面對它接受它,絕不逃避,但是要盡力改善。逃避責任,逃避果報,是不合算的,改善情況才是最聰明的。
經過計劃的事物也不一定完全可靠,也會發生意料之外的情況,這時候就應該要接受它,然後想辦法處理它,因為,因緣就是如此。
所以,如果期待計畫好的事在過程中發生問題,不必傷心也不必失望,應該繼續努力,促成因緣,還是有成功的機會;如果經過詳細的考慮,判斷因緣不可能促成,那也只好放下它,這和未經努力就放棄是截然不同的。
放下自己也放下別人
放不下自己是沒有智慧,放不下別人是沒有慈悲。能作如此想,對一切人都會生起同情心與尊敬心。同情人家也是具縛的凡夫,尊敬人家也有獨立的人格。
平常生活中,禪如何教人安心呢?禪的態度是:知道事實,面對事實,處理事實,然後就把它放下。無論遭遇任何狀況,都不會認為它是一件不得了的事,如果已經知道可能會發生什麼不如意的事,能讓它不發生是最好的;如果它一定要發生,擔心又有什麼用?擔心、憂慮不僅幫不了忙,可能還會令情況變得更嚴重,唯有面對它才是最好的辦法。
我常常遇到一些好像正被困在火海中的人,來向我求救。通常我會傾聽他們的問題,知道他們所焦慮的是什麼,但不會將他們的焦慮,變成我自己的夢魘。
我給他們的建議有一個原則:對感情的問題,宜用理智來處理;對家族的問題,宜用倫理來處理;即使發生了不得了的大事,也應用時間來化解、淡化;如果真是無法避免的倒楣事,那只有面對它、接受它;能夠面對它、接受它,就等於是在處理它,既然已經處理了,也就不必再為它擔心,應該放下它了,不要老是想著:「我怎麼辦?」而是睡覺時照樣睡覺,吃飯時照樣吃飯,該怎麼生活就怎樣生活。
(本文摘自聖嚴法師著作《念佛生淨土》、《禪與悟》、《禪鑰》、《人行道》、《動靜皆自在》)